首页
>意见征集

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科技赋能产业发展 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

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科技赋能产业发展

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

(征求意见稿)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扎实推动科技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加快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实现新质生产力与新型工业化互促共进,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盐城经开区新实践提供坚强科技支撑。特制定本文件。

一、实施企业育强行动,壮大创新主体规模

(一)激发科技招商活力。将科技招商纳入全区招商引资工作体系,把创新能力作为招商引资的重要标准,推动科技招商与产业招商同向发力、统筹推进。构建“1+4+4+N”科技招商体系,科技局负责牵头统筹全区科技招商工作,四大专业园区和四家国有企业为招商主体,镇街和全区其他部门单位协同推进。支持重大产业项目同步引进研发机构,科技型项目占重大项目比重不低于40%,每年新增科技型企业(项目)超150个。积极承办国家级、省级、市级重大科创活动,对获奖项目加强对接和服务,促进优质项目落地转化。

(二)打造科创企业集群。通过扩增量、优存量、提质量,壮大创新主体规模。持续推进高企培育,做大“基础库—培育库—高企库—提升库”规模,逐企制定个性化培育措施。加强专精特新企业培育,支持企业打造新动能、攻坚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强化产业链配套能力建设。支持科技服务业品牌建设,打造现代化科技服务体系,三年新增规上科技服务业企业10家。到2027年,全区高企研发机构实现全覆盖,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中高企实现全覆盖,高企总数突破300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达100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10家。

(三)突出领军企业培育。实施科技领军企业培育行动,构建“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领军企业”梯度培育模式,支持更多领军企业成长为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鼓励科技领军企业围绕产业发展和技术攻关需要,联合产业链上下游核心科研机构、高校和企业等组建创新联合体,重点推进光伏产业创新联合体建设。到2027年,新增独角兽和潜在独角兽企业10家以上。

(四)增强企业创新能力。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实施企业研发机构高质量提升行动,推动形成“研发有计划,投入有保障”的研发投入体系。鼓励成长性较好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行业细分龙头企业等围绕“五有”标准,开展“一企业一中心”建设,每年新增省级以上科创平台及人才站点9家以上。到2027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到3.4%以上,规上工业企业实现研发活动全覆盖,高企占规上工业企业比重达40%以上。

二、实施技术赋能行动,积蓄创新发展势能

(五)加强前沿技术研究。鼓励有条件的科技领军企业和行业龙头企业围绕解决产业发展和生产实践中的共性基础问题,开展应用基础研究,企业基础研究支出年均增长15%以上,每年组织实施基础研究项目5项以上。实施前沿技术研发计划,建立完善技术路线图和重大平台、战略人才、重大项目“三张清单”,鼓励企业积极承担国家重大技术装备攻关项目和省“1650”产业体系协同攻关项目,每年申报“揭榜挂帅”等重大科技项目2项以上,前沿技术攻关项目10项。

(六)加速科技成果转化。聚焦我区主导产业,开展“技术源头掘金”行动,瞄准国内外一流高校院所,启动科技扫描和成果追溯,组织企业申报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支持科技型企业、高校院所与园区联合组建中试研发平台,开展概念验证、工艺流程优化、工程样机开发、中小批量试制生产,促进科技成果落地转化,三年完成技术合同成交额78亿元。

(七)健全产业创新体系。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数智技术、绿色技术推广应用。聚焦主导产业,分产业实施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打造汽车、光伏、动力电池等先进制造业集群。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开辟智能装备、电子信息、低空经济、新材料等产业新赛道。到2027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突破550亿元,占规上工业比重达75%。

三、实施平台突破行动,汇聚创新发展资源

(八)高水平建设重大科创平台。制定出台研发机构建设推进办法,推动销售10亿元以上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服务润阳省重点实验室申报、哈工大技术转移中心暨产业化基地项目建设,推进小牛、百佳、博阳等企业设立高水平专业化科技研发中心,构建光伏产业上下游联合创新体系。加快推动一汽集团建设研发分中心,上电科建成“华东地区最具影响力第三方新能源汽车电池检测平台”,打造全国知名新能源汽车测试与检测产业服务中心。

(九)高质量发展新型研发机构。聚焦主导产业发展需求,紧密跟踪复旦、上海交大、苏州大学等知名高校,共建一批新型研发机构入驻未来科技城,建成在全省有影响力的科创集聚示范基地。大力招引央企、知名跨国公司、上市公司等在区内设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且符合区内产业发展导向的研发机构和研发总部,到2027年,力争全区新型研发机构总量达6家以上。

(十)高标准打造双创载体。构建“市级—省级—国家级孵化载体”梯度培育模式,推进现有孵化器提档升级,到2027年,力争国家级孵化器2家、省级孵化器4家、市级孵化器4家。加强与盐城师范学院在产学研、项目孵化、人才招引等方面的深度合作,共建联合技术转移中心。积极探索“域外研发创造+区内转化制造” 新模式,加快建设上海离岸科创中心,借力上海创新资源优势,加强与上海高校院所、高端孵化载体、科技产业园区等对接合作,每年招引项目或促成产学研合作超50项。大力推进中韩科创中心建设,每年引进5个以上高科技创新创业项目、开展2项以上国际产学研合作、引进2名以上海外高层次人才。

四、实施生态提质行动,优化创新发展环境

(十一)深化产学研用协同。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持续实施产学研用“十百千万”行动。常态化开展技术需求与供给信息征集,定期更新公布企业技术需求库、高校科技成果库,开展双向推送。聚焦主导产业发展和未来产业布局,与复旦大学、苏州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等大院大所深化合作,每年拜访合作高校院所50家以上,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100项以上。鼓励高校院所科研人才到产业链重点企业担任“科技副总”,到2027年,全区新引进科技副总50名。

(十二)强化科技金融支撑。探索构建覆盖科技项目种子期、成长期和成熟期的全生命周期投资基金体系,实现“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促进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项目的支持力度,引导银行开发“投贷联动”等创新金融产品,鼓励保险机构开发人才创业保险等产品,为科技型企业提供增信支持和保险保障。常态化开展科技金融进孵化器、进高企等活动,三年帮助企业争取苏科贷资金2亿元以上。

(十三)集聚创新高端人才。聚焦主导产业、战略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等重点领域,深入摸排企业人才需求,精准引进“高精尖缺”人才(团队),每年国家重大人才工程计划有效申报2项,省“双创计划”人才项目有效申报3项,市级以上双创人才项目获批5项。加大外国人才引进力度,每年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A类人才有效证件100人以上,组织申报省、市外国专家工作室2家以上。

(十四)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深入推进知识产权强企行动,培育知识产权领军企业和优势企业。加大知识产权融资信贷政策支持力度,支持银行等金融机构创新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产品。开展知识产权保护专项行动,加大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办案力度。到2027年,全区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67件,专利转让许可数年均增长35 %以上。

加强党对科技工作的全面领导,定期研究重大事项、重要工作。各部门各单位要充分认识科技创新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细化工作措施,加强沟通协调,形成工作合力,推动全区创新发展能级不断提升。大力宣传创新成果、创新企业和创新人才,讲好新时代经开区创新故事,在全社会营造鼓励支持参与创新的浓厚氛围。

附件:

2025年-2027年科技与产业创新重点目标预期表.doc


征集部门: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 发布日期:2025-03-03 截止日期:2025-03-06
*为必填项
提出问题和建议:
(请举例说明)    
*
图形验证码: *
提交成功,谢谢您的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