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新华社《瞭望》新闻周刊重磅推出《中韩(盐城)产业园:以新质生产力构筑特色产业新高地》,聚焦中韩(盐城)产业园建设。
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新质生产力已经在实践中加快形成。2017年12月,国务院批复同意设立中韩(盐城)产业园,依托国家级盐城经开区开发建设。今年以来,作为中韩(盐城)产业园产城融合核心区的盐城经开区,主动策应全球产业布局新动向,重点发展汽车、晶硅光伏、动力电池和现代服务业,以新质生产力引领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正加速铺开,澎湃着发展新动能。
盐城经开区党工委书记王旭东表示,经开区始终坚持项目为王、产业强区,因势利导推进新型工业化,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全力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现代化产业体系。
聚链成群,强基固本。走进中国一汽盐城分公司总装车间,AGV小车高效运转、螺栓拧紧机精准装配……一个个涂装后的车身依次经过总装、内饰、底盘、外饰装配线,并顺畅运转至检测车间,接受出厂前的全方位多重检测,等待下线发运交付到车主手中。成立于2023年12月14日的中国一汽盐城分公司,是中国一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战略布局的重要一环,是奔腾品牌的主生产基地。今年5月17日,该公司首款A00级产品——奔腾小马下线量产,10月份销量攀升至1.13万辆。公司副总经理吕昊介绍,依托中国一汽70余年造车积淀和盐城完整的产业配套,公司现已具备年产7万辆新能源汽车的生产能力。
在这片汽车制造的热土、中韩产业合作的高地,中韩合资的整车生产企业江苏悦达起亚汽车有限公司第三工厂,生产作业如火如荼。悦达起亚总装部部长邓青松介绍,该厂采用国际先进的汽车制造设备和技术,是集高效、环保、节能于一身的现代化汽车制造工厂,同时也是现代起亚汽车集团内全球单个产能最大的工厂。据了解,悦达起亚现有三个工厂,年产能89万辆,自公司成立以来累计推出新车型40余款,销售汽车647万辆,其中出口超33万辆,2024年全年预计出口整车17万辆以上,位列合资品牌出口前列。
与盐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同频共振的,还有很多产业链“关键环节”配套项目。多利零部件已形成年产10万台(套)关键零部件生产能力,是蔚来、理想等汽车的核心供应商。去年新投入使用的全球首台布勒9200T大型压铸单元和6100T压铸单元,能够实现高精度、高效率的压铸作业,将汽车后地板等多种汽车零部件一次压铸成型,大大提高汽车制造的效率和品质。除大型压铸工艺,多利零部件还采用部分新型轻量化型材,生产出的车身结构件重量轻、强度高、耐腐蚀性强,能够满足汽车轻量化与安全性兼具的需求。
依托千亿级的汽车产业基础和健全的汽车产业体系,盐城经开区先后建成开放江苏新能源汽车产业园、江苏省新能源汽车研究院等一批产业载体,落户整车企业5家,集聚零部件企业400多家,正加快建设千亿级汽车制造基地,聚力打造中国东部沿海“现代汽车城”。
创新引领,科技强区。发展新质生产力,光有产业集群、企业集聚还不够,打好科技创新这张“王牌”尤为重要。在新能源汽车产业中,动力电池是技术含量最集中、成本占比最大的关键环节。江苏省近年来最大的外资项目韩国SKon动力电池自2019年首期项目落户以来,累计在盐城经开区完成投资45.4亿美元,并带动了一批动力电池配套项目落户。
今年5月,江苏珩创纳米科技有限公司二期年产1万吨磷酸锰铁锂正极材料项目试生产,成为全国乃至全球为数极少的、拥有全球知识产权布局同时具有规模化量产能力的电池材料企业。公司展厅摆放的磷酸锰铁锂产品是动力电池赛道的热门“新宠”,已经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电动自行车以及储能系统等领域。据了解,珩创纳米拥有全球磷酸锰铁锂核心发明专利近百件,也是拥有全球布局磷酸锰铁锂核心专利的唯一企业。“珩创纳米落户盐城,三年迈了三大步:2022年,一期项目当年注册、当年建设、当年投产;2023年,销售收入超亿元,出货量超千吨;2024年,产销有望增长5倍以上。”公司CEO林芝青博士说。
在盐城经开区,越来越多的企业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不断夯实特色产业新高地的基础优势,激活更多发展新动能。通威太阳能科技盐城基地项目从开工到首件产品下线,仅用时145天,创下行业内百亿投资速度最快的纪录。走进公司车间,41条生产线有序调度、场面火热。凭借自有优质高纯晶硅、高效电池、智能制造等全产业链环节加持,通威TNC组件优势明显,不但增加了同等装机面积下组件的发电量,而且有效降低了光伏项目的度电成本。“盐城基地采用‘科技+产业’融合建设模式,在‘5G+’数字化管理模式的基础上搭建绿色极简、稳定可靠的高质量组件产品生产网。”公司副总经理翟绪锦介绍,这是全球光伏行业单体规模最大的组件基地,也是数字化、智能化、自动化程度最高的智慧工厂。
以“智”赋能,以“新”增效,盐城经开区晶硅光伏产业版图快速壮大,已落户通威、天合、阿特斯、润阳、小牛等一批龙头企业,集聚产业链配套企业近100家,获评中国光伏智能制造示范基地。光电产业园区项目处处长刘娟兴奋地说,今年该区晶硅光伏电池、组件产能分别达到50GW、63GW,正在全力打造 最大、配套最强、生态最优的千亿级光伏产业集群。
服务焕新,双向赋能。企业吹哨,干部报到。盐城经开区紧扣产业投资、载体保障、贴心服务“三端”发力,全面深化招商体制、行政审批和国有企业三项改革,精心打造“经心办·我来办”政务服务品牌,加快设立“1+6+N”拓展式基金架构,着力延伸企业全生命周期“一类事”服务链条,提高增值化服务水平。全区52项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全部实行“不见面”办理,网上政务服务能力评估指数列全省25个功能区第3位,优化营商环境举措入选全省国际合作园区发展案例。
中韩(盐城)产业园未来科技城是盐城经开区发展高端服务业的重要载体,已落户服务业项目2000多个,中联即送、聚盟共建、宁波竹成等一批代表新质生产力的现代服务业项目纷纷落户,今年1-9月份园区服务业营收同比增长55.2%。
位于中韩(盐城)产业园未来科技城A1楼的宽泛科技(盐城)有限公司专注于算力、算法及AI应用落地,自研软件产品广泛应用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智算中心,竞争优势明显,主营产品营收占比达90%。谈及营商环境,宽泛科技董事长徐皓感叹,“这里是一个服务到让你感动的地方。”一旁的中韩(盐城)产业园1992人才会客厅,是一个集学习、展示、交流、休闲、鉴赏、共享于一体的人才服务空间,“潮奔黄海、才到盐城、首选经开”在这里可感可及。投入运营一年来,这里已帮助重点产业链企业引进高层次人才、技能人才超3000人,全力打造“小客厅、大服务、微窗口、广链接”的国际人才服务新地标。
服务就是竞争力,环境就是生产力。盐城经开区立足对韩合作优势,大力推进韩风盐韵、特色彰显的韩风国际文化名城,建成凤依湖城市公园、中韩文化客厅、中韩迎宾苑、中韩国际街区等一批配套项目,城市功能不断完善,服务业态更加丰富,1万多韩国友人常年工作、生活在盐城。一个坚持人才、创新与产业“三位一体”协同融合的发展生态,正以璀璨的姿态在中韩(盐城)产业园加速崛起。“我们将以更大决心、更大力度,持续拉长主导产业链条,壮大新兴产业体量,抢占未来产业赛道。”盐城经开区管委会主任顾明东表示,经开区将坚持新型工业化与新质生产力同频发展,加速推动形成新质生产力产业集群,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盐城经开区新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