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条岭烈士陵园,位于步凤镇庆元村,其主墓区为东西向五个纵列的土堆,犹如五条山岭巍然屹立,故而民间称其为“五条岭”。掩埋于此的,是72年前在盐南阻击战中壮烈牺牲的2000多名革命烈士。
清明节前夕,记者随着祭拜的人流,走进这苍松翠柏中的五条岭烈士陵园,一排排墓群和墓碑庄严地耸立在眼前,好似排兵布阵蓄势待发,让人仿佛身处当年那硝烟弥漫、血雨腥风的盐南阻击战战场。
尘封的血色记忆
回放那段难忘历史,盐南阻击战中我军3.9万余名官兵四天四夜浴血奋战的悲壮场面感天动地,在阻击敌人北犯盐城中,2000多名将士血洒疆场,谱写了一曲名垂史册的英雄赞歌。
1947年12月中旬,国民党为挽回苏中败局,急调北线整编四师90旅及整编51师共1.3万多兵力,由51师师长王岩指挥,南援苏中蒋军,该部在东台扑空后回师北犯。12月25日,华野华中临时指挥部决定集中11纵队、12纵队及盐阜独立旅在盐城东南伍佑、便仓一带通榆路沿线设下埋伏。12月26日傍晚,阻击战打响,华野部队前赴后继,浴血奋战,共毙敌4000多人,俘敌3000多人,我军也有2000多名官兵血洒疆场。战斗胜利后,没能留下一位烈士的名字,部队便立即转移。3天后,盐东县政府组织县总队、民兵和群众含泪将2000多名无名烈士遗体运至伍佑区袁坎乡港南村(现盐城经开区步凤镇庆元村)一块荒地里。由于战事频繁,烈士遗体较多,无法一一安葬,被集中在5条新挖的土沟中叠尸掩埋,堆成东西向、高1米多、长40多米的五条长岭,被后人称为“五条岭”。
《毛泽东选集》第四卷《评西北大捷兼论我(解放)军的新式整军运动》一文中这样写道:“在苏北,华东野战军一部,在一九四七年八月至十二月间先后进行了盐(城)东(台)、李(堡)栟(茶)、盐(城)南等战役,共歼敌两万四千余人,收复了苏北广大地区……”盐南阻击战的意义跃然文中。血沃盐南,岁月不淹,血色盐南,永载史册。
屹立的精神丰碑
“五条岭”的地下,长眠着2000多名无名烈士。过去,由于墓地简陋、地处偏僻、交通不便,鲜有人知晓这段历史。直到2008年清明节前后,被媒体连续报道后,全国各地读者、观众反响十分强烈。在当地政府的重视下,五条岭修建了成烈士陵园。2009年,江苏省在全国率先开启“慰烈工程”,推进零散烈士纪念设施集中管理保护工作,拨款扩大了五条岭烈士陵园规模,将散落在附近村居的13座无名烈士墓群中的烈士遗骸迁葬到陵园内。
迄今为止,在有关方面及五条岭烈士陵园管理人员的共同努力下,五条岭烈士陵园已与多地党史、民政部门取得联系,有836名安葬在五条岭的烈士姓名和资料得以收集整理,先后有150多名烈士亲人前来寻亲探访,99名烈士被亲人成功找到,500多名原华东野战军老战士、烈士亲属取得了联系。
巍巍五条岭,长歌祭英灵。五条岭,耸立在革命老区盐阜大地的巍巍丰碑!五条岭,矗立在800万盐阜儿女、14亿华夏儿女心中不朽的丰碑!它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述说着英雄的传奇,回放着革命老区的光辉历史,更铭刻着一个国家的永恒记忆!
新时代的红色传承
如今的“五条岭”已不再寂寞,烈士家人、耄耋老兵、学校师生、机关干部、普通市民纷纷前来拜祭先烈,通过自己的方式表达他们对烈士的怀念之情。
每到清明、大年三十,附近的不少村民在祭供祖先时,都不忘到这里祭拜。当年参战的老兵陈俊明数十年里,每年元旦前的烈士祭日、清明节、大年三十都无一例外地带着儿子陈康龙来到五条岭前,一个岭一个岭祭拜已故战友。10年前,老人去世后,儿子陈康龙遵照父亲的遗嘱,年年前来献花祭拜。
2011年,五条岭成为我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各大中小学师生、机关干部、企业职工、烈士后人每年都来此接受红色洗礼;2010年,在东进盐城义工队义工刘迎春、烈士后人陈继业、顾吾书社顾寿义的出资支持下,创办了五条岭红色文化书屋;2011年4月,由盐城市政协文史委、亭湖区政协文史委编委会征集编辑的缅怀革命烈士、追寻英雄足迹的红色史料《难忘五条岭》一书问世;2014年,五条岭烈士慰烈寻亲群组建;2018年8月,河南商丘的资深作曲人谢卫勋先生在苏州烈士遗孤刘从敬创作的《五条岭》七律组诗的感动下,修润作曲成歌《五条岭》;2018年9月21日,长春广播电视总台大型电视纪录片《青山埋忠骨》摄制组来到五条岭进行拍摄工作,协助拍摄工作的盐城高校学生代表、公益团体志愿者以及当地村民,汇聚在五条岭前的革命烈士纪念碑下,一遍又一遍高声齐唱《五条岭》之歌……
又是一年清明节。盐城人民没有忘记逝去的英烈。连日来,五条岭烈士陵园迎来一批又一批社会各界祭奠者。纪念碑前,束束鲜花,静静默哀,寄托着后人的无限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