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的文化氛围很浓厚,东大门的国际范和中式文艺碰撞,给了我新书灵感。”3月28日下午,现象级爆剧《国色芳华》的原著作者意千重走进中韩文化客厅,参与“剧有料”创作计划第三期活动,与盐城读者、影视从业者面对面,共话“网文IP+文旅”的无限可能。
意千重,云南省作协副主席、阅文集团白金作家,茅盾新人奖得主。其创作以传统文化见长,将牡丹、瓷器、茶道等元素巧妙融入文学叙事。代表作《国色芳华》《画春光》等被译介至多个国家,入选中国网络文学影响力榜,并被国家图书馆、大英图书馆等权威机构收藏。多部作品成功影视化,成为文化出海的典型案例。
“当时并非牡丹花期,菏泽政府积极协调当地种植基地,专门从大棚调运了大量精品牡丹供剧组取景。”活动中,意千重回顾《国色芳华》拍摄历程时特别提到,从场景协调到配套服务,当地政府的深度参与让IP开发与文旅推广形成了良性循环。
意千重的这番经验之谈,恰与我区在影视文旅产业领域的创新发展理念不谋而合。我区创新构建的“全周期影视服务体系”,已为《盖世禁主》等20多部影视作品提供了从场景协调到行政审批的一站式解决方案。
更为前瞻的是,我区依托江苏网络文学IP孵化中心,打造了“内容创作-影视转化-文旅赋能”的完整产业链。通过“剧有料”系列创作计划这一新平台,汇聚了包括网络文学作家、资深编剧、新锐导演在内的全产业链人才,持续推动文学IP的影视化进程。这种集创作孵化、人才培养、产业对接于一体的发展模式,正在重塑区域影视文旅产业的新生态。
本次活动特邀嘉宾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网络文艺委员会委员吴长青与网络小说作家卓牧闲,在现场与众多读者、影视从业者积极互动,就如何打造优质IP进行了热切探讨,为盐城影视文化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宝贵思路。
影视IP已成为展示城市魅力的金名片,依托独特的场景资源和完善的产业配套,我区成功探索出“以影促旅、以旅彰文”的发展路径,实现文化价值与市场效益的双赢。
随着更多优质影视作品的落地生根,我区将持续放大“影视+”的乘数效应,吸引更多全球创作者来此寻找灵感,培育创作新生态。同时,将影视场景实现有效转化,打造沉浸式文旅新体验,通过良性循环催生新消费场景,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的文化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