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叫张文慧,从一个普通的“上班族”,一步一步成长为酱醋厂和酱卤腌制厂“双料”厂长。她是如何通过努力,实现人生精彩蝶变,走出自己的小康路的呢?“做酱油一定要细心,尤其这种天气,晾晒时一定要注意不能让雨水打湿。”今年34岁的张文慧,是步凤镇海蓝酱醋厂厂长,制作纯手工酱醋已有11年时间。说这话的时候,她正冒雨逐个检查院子里的酱油缸是否密封完好。酱醋,不起眼的调味料,但对张文慧来说,却是她实现主动脱贫、走向新生活的最好见证。
张文慧原本是一个上班族,但她一直心存创业的梦想。在23岁那年,她毅然辞职回乡创业,在步凤镇成立了海蓝酱醋厂,2010年又创办了步凤咸猪头腌制加工厂。“最开始的时候是最难的,好在我坚持下来了。”回想起创业初期的那段时光,张文慧深有感触。由于缺乏生产经验,她头一次制作酱油就栽了跟头。由于经验不足,第一批近2000瓶酱油只能都倒了。但她不灰心、不气馁,吸取失败经验,虚心请教师傅,开始制作第二批酱油。酱油做出来之后,她一家家上门送给亲戚朋友品尝,得到大家的肯定之后,才开始量产。
酱油品质好了,如何打开销售渠道?张文慧又犯了难。“我们的酱油虽说是纯手工制作,但是名气还没有做出来,很多人看到也不愿意买。”张文慧灵机一动,硬性推销不如搭上顺风车,她找到步凤大麦酒的销售员,请他们在销售酒的同时帮忙推销酱油。由于物美价廉,很快5000瓶酱油销售一空,口碑也打响了,订单量也随之越来越多了,而张文慧变得越来越忙,平均一天只能休息4至5个小时。“不是在跑客户的路上就是在制作产品,偶尔空闲了,脑子也停不下来,想的全是怎么拓展更多销售渠道。但是坚持下来就会发现,生活就像一杯茶,开始可能有点苦,但是慢慢会回甘。”张文慧笑着说。
创业以来,张文慧坚持以过硬的产品质量树品牌,不断开发新品拓市场,先后开发了柏记酱猪头、咸排、咸鸡等系列产品和酱卤即食型产品。其中,酱猪头成为了企业的招牌产品,每年销售量近3万余只,销售系列产品6万多件,实现销售250多万元,利税40多万元。张文慧也被评为镇优秀共产党员。走上小康路后,张文惠没有忘记带着老乡们一起致富。她把制作酱醋的工艺免费教给乡亲,并聘请他们一起制作。今年50岁的李小琴是张文慧多年的老邻居了,学会制作酱醋后,她每天闲时就可以制作,还不耽误农活,在家就能赚钱,增加了家庭收入。“目前,我们的营业额每年能够以30%至40%的速度增长,生活越来越有奔头!”张文慧的小康路越走越稳。